↑工會主席張靜看望患病員工家屬
“感謝集團大家庭的關愛!1000元錢現在即使放在一個普通老百姓家里也算不了什么,但對于我這樣母親長期患病的家庭來說就是雪中送炭……”2016年5月20日,剛剛失去母親的錦州奧星越秀汽車服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員工陳欣欣從集團工會主席張靜手里接過慰問金時不無感慨地說。
和陳欣欣一樣,集團每一位員工在新婚大喜、初為父母、子女高考、伴侶生病、老人過世的時候……集團都會以全體兄弟姐妹的名義送去一份賀禮或慰問金,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這個集體家人般的關愛。而這些賀禮、慰問金全部出自于集團的“愛心基金”。
奧星越秀集團愛心基金設立于2011年1月。由于集團主營業務是汽車服務,85%的維修工、鈑金工、噴漆工、洗車工都來自農村。東北農村禮數多,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喜得貴子、老人大壽都要隨禮,這份開銷最多時竟要占到員工月工資的一半,一時間夫妻吵架、家庭不和的事情時有發生。
這種“中國式”的隨禮風,集團工會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樣既能傳承古老的民俗民風,又能防止員工間相互攀比、鋪張浪費,這個新課題就這樣現實地擺在了集團工會面前。“我們能不能設立一個愛心基金,一旦員工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用集體的力量幫助解決,讓員工全身地投入到工作中。”
工會的想法得到了集團領導層的大力支持,“大家長”張大志當即表示每月在自己工資中拿出2000元錢捐獻給愛心基金,職工們也舉雙手贊成,主管每月20元、班組長每月15元、職工每月10元……很快愛心基金就累積到了3萬多元。公司規定:員工家里遇有紅白喜事,員工間不得湊份子隨禮,由集團統一送去祝?;騿柡?。集團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要帶頭遵守此規定,如違反立即解聘。
張佳倫是集團一名普通員工,也是愛心基金第一位受益者。還是在愛心基金成立后的一個多月,30歲的張佳倫喜得千金,集團首次啟用愛心基金為他送去1000元賀禮。“本來家里添人進口就十分開心,沒想到集團還送了一個大紅包,別提多高興了!”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5年了,提及女兒降生那天的事,張佳倫依然是記憶猶新、喜笑顏開。
2012年4月7日,機電技師劉振強與財務會計賈婷喜結連理,愛心基金送去賀禮2000元。
2014年8月16日,后勤主管沈朝陽女兒金榜題名,愛心基金送去賀禮1000元。
2016年3月22日,洗車工穆桂艷愛人住院手術,愛心基金送去慰問金400元。
……
5年多來,集團共有230人次接受過愛心基金發放的禮金、慰問金,總金額高達18.9萬元。
“家和之道”是奧星越秀企業核心價值觀,也是愛心基金設立的初衷。每當員工家里遇到困難,愛心基金總會第一時間急人之困,特別是員工家庭遭受重大災難時,愛心基金還會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募捐幫助員工渡過難關。
2015年6月,調漆技師羅偉的愛人罹患鼻咽癌入院,僅手術費一項就花費了數萬元,這對于一個農民工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得知羅偉家中情況后,愛心基金立即在集團內發起了一場愛心捐助活動,員工們紛紛慷慨解囊相助,一些休班的一線員工得知消息后打電話讓當班工友先替自己墊付……短短一天時間,愛心基金就收到捐款4萬余元,其中“大家長”張大志一人捐款1萬元。“除了好好工作,我不知道還能用什么回報大家,回報集團!”拿到愛心捐款時羅偉哽咽地說到。
企業家的性格決定著企業的性格。5年的時間,愛心基金之所以能正常運轉,源源不斷地為員工送去愛心,有一個人不能不提及,他就是集團大家庭的“大家長”張大志。
張大志是一名退伍軍人,1996年開始下海經商,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奧星越秀汽車服務集團。三年的軍旅生活,不僅豐富了張大志的人生閱歷,也培養了他俠肝義膽、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自從2011年1月他第一次為集團愛心基金捐款以來,這份愛的付出就再也沒有中斷過,每月12號都是張大志雷打不動為愛心基金捐款的日子,2000元也成為了他為愛心基金捐款不曾改變的基數。截至到2016年上半年,張大志總共為集團愛心基金捐款13萬多元,彰顯了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大愛情懷。“一個有良心的企業,在經濟效益不斷提升的同時,需要回饋員工、感恩員工,這也是一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對于每月如此大數額捐款張大志如是說。
愛心基金目前由集團工會負責管理,每一筆愛心款的支出工會都會在集團官網和集團公眾微信平臺上進行公示,使其真正做到公開、透明、合理,集團工會主席張靜表示:“我們一定會用好每一分基金,把錢花在刀刃上,用在該用的地方,絕不辜負每一位員工的愛心。”
“愛”是企業文化的精髓。如今,愛心基金已成為奧星越秀集團企業文化的一大亮點,成為集團大家庭的特色福利。“職工愛心基金是發揚工人階級互助互愛精神,抗御職工家庭風險、移風易俗的好形式。”奧星越秀集團愛心基金得到了市、區兩級工會的一致肯定,2015年8月,集團被錦州市總工會評為 “和諧職工之家”建設先進單位,張大志被評為 “和諧職工之家”建設優秀企業家。2016年5月集團再獲殊榮,被錦州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
采訪手記: “灑向員工都是愛!”作為一名退伍復轉軍人,張大志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一條自主創業的路子,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把“家和之道”作為創業理念、人生信條,自發成立職工愛心基金,帶動企業員工一同參與愛心互助活動,此舉不僅化解了員工間為“隨禮”所累的窘境,更有效地提升了員工們的幸福指數。他不圖名、不作秀、不求回報,把一名退伍軍人和一名企業家對國家的忠誠、對社會的責任,轉化成為對職工的關愛、對困難職工的幫扶。“我們的愛心基金一直會堅持下去。懂得感恩、回饋員工,是我今生無悔的選擇。”大愛無言!相信這份愛心一定會化作強大的生產動力,相信這樣有“愛”的企業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也必定會立于不敗之地。(曾鳴 蘇林)
↑大家長張大志參加員工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