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遼寧職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市總工會宣教部與遼寧職工報記者聯合采寫的長篇通訊《一家人:兩代教師 兩代國模》,詳盡介紹了剛剛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的錦州第八中學教師聶虹和她母親齊瑩的事跡,讓錦城勞模風采再一次展現在全省廣大職工面前。據了解,《遼寧職工報》以頭版頭條的形式報道一個城市的典型人物實屬罕見,這也是市總工會宣教工作會議以來,市總對外宣傳工作的又一大突破。
2015年,是五年一次的勞模評選年,4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市第八中學教師聶虹和我市其他7位勞動者光榮當選全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結束一個月時間來,市總宣教部會同遼寧職工報記者深入基層,走進這些國模,對8位全國勞模進行了一次集中宣傳報道,一篇篇鮮活的稿件,讓廣大職工從中深切感受到了勞模的精神魅力,其中,長篇通訊《一家人:兩代教師 兩代國模》則是這次集中宣傳報道的一篇力作。
此次對國模集中宣傳報道,市總特邀遼寧職工報資深記者孫銘悅前來采訪,除在頭版頭條刊發《一家人:兩代教師 兩代國模》稿件外,還將陸續有“和諧職工之家”創建等一批稿件在《遼寧職工報》刊發。
附:《一家人:兩代教師 兩代國模》
一家人:兩代教師 兩代國模
——記全國先進工作者、錦州第八中學教師聶虹和她的母親齊瑩
2015年4月28日,首都北京。
4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中共中央、國務院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968名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齊聚北京,接受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頒發的獎章和證書,我市第八中學語文教師聶虹當時就在其中。
全國勞模和全國先進工作者每5年評選表彰一次,是我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其實在聶家,獲得如此高的榮譽聶虹已經不是第一人了,早在1989年,聶虹的母親國和小學教師齊瑩就獲得過此殊榮,也是在人民大會堂,齊瑩接過的是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頒發的獎章和證書。正可謂:一家人——兩代教師、兩代國模。
故事還得首先從聶紅的母親齊瑩說開來。
1962年,齊瑩以優異的成績從錦州師范學校畢業,被分配到當時的北五小學做了一名語文教師,從此走上了被譽為“靈魂工程師”的教書育人之路。
初登講臺的齊瑩就顯現出了一個師范生的才華和能力,講課思路清晰、言語大方得體,第二年就被學校評為“先進工作者”,也是在那一年底,齊瑩同時收獲了自己的愛情結晶——女兒聶虹。
帶著初為人母的喜悅,正當齊瑩準備在三尺講臺大干一番事業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由于家庭出身等原因,齊瑩被送到毛氈廠接受再教育,直到1976年才重返講臺。經歷了十年動亂,齊瑩更懂得知識的寶貴,重返講臺后,她幾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學上。1978年,齊瑩帶出了文革后的第一個畢業班,升學率居全區第一。
1980年,齊瑩調入國和小學,這所全市重點小學給了齊瑩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讓她得以盡情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教學風格。上世紀80年代初,剛剛結束十年動亂的教育界迎來了百花盛開的春天,“把十年動亂所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成為當時最響亮的一句響亮口號。校園里教師們幾乎人人都加班加點為學生上課,一時間,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喘不過氣來。叫人不可思議的是,齊瑩此時卻與其他教師背道而馳,悄然為學生減負。下課后,齊瑩從不留堂,而是讓學生們在操場上快樂地玩耍,家庭作業也比別的班級少許多,一些教師對此頗有微詞。然而每當有考試齊瑩班的語文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令同年組的教師大惑不解:“我們抓得這么緊,成績反倒不如你了?”“填鴨式的教學莫過于拔苗助長,勞逸結合才是學習的王道。”齊瑩總是這樣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同事們。在事實面前,教師們心服口服了,并紛紛效仿齊瑩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齊瑩成功了!為此她先后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殊榮,1989年國慶節,齊瑩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這一勞動者國家最高榮譽。
受母親的影響,聶虹從小就喜愛讀書,還是上小學時,她就抱著字典讀完了長篇小說《閃閃的紅星》。1981年高中畢業后,聶虹義無返顧地追隨母親報考了師范學院,并以全市語文第一名的成績被錦州師范學院中文系錄取。四年大學畢業后,她先后在錦州汽校、遼寧省實驗學校任教,2003年調入錦州第八中學,擔任語文教師。
錦州八中始建于1936年,有著近80年的辦學歷史,其前身為“錦州市實驗中學”,郭沫若曾為其題寫過校牌,是錦州市一所重點中學,同時它還是全國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及全國素質理論與實踐研究優秀實驗點校。
與當年母親入職國和小學一樣,八中同樣給了聶虹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來到八中不到3個月的時間,校長高瑞蘭就安排她上了一節新課程指導下的公開課——《三峽》。這節公開課聶虹上得如行云流水般的酣暢淋漓,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學藝術,更體現了一名教師的智慧。學生們被聶虹生動的語言所吸引,整堂公開課充滿著生機與活力,討論、提問、回答問題的氣氛熱烈但不混亂,學習熱情十分高漲,受到到場領導、教師、家長的一致好評。公開課結束后,聶虹以此為契機,像母親當年一樣開始了自己的教學改革。她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們,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討中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觀察生活的能力,從而提高作文寫作水平,學生的多篇作文被《中學生作文評改報》、《語文報》等報刊刊用。2014年4月,在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遼寧省分賽區的比賽中,聶虹輔導的學生更是勇奪全省第一。
為進一步推進語文新課程改革,2013年11月,市教育局、省教育廳以聶虹名字命名的“聶虹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以課堂教學研究為載體,通過團隊學習、同伴互助、獨立實踐、理論探究等形式進行學術交流和教學研討,力求打造錦州地區名師,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室成立一年來,先后深入錦州四中、錦州實驗學校等進行大型教研活動,取得不凡業績,有三名青年教師承擔全市大型教研公開課,五名教師在全市教研會上評課,2014年,工作室被省總工會命名為“遼寧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在全省示范性勞動競賽工作推進會上進行了介紹推廣。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多年來,聶虹始終懷著一種危機感、緊迫感,積極主動參加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努力學習新知識,接受教育新理念,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撰寫了《與青年教師談組織教學》、《備課要厚積薄聞》等學術論文并在《遼寧教育》、《輔導員》等核心教育期刊上發表。
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事業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從教30年來,聶虹以一種敬業、奉獻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終把培養下一代作為自己至高無上的事業。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她和自己的母親一樣,獲得了勞動者國家最高榮譽——全國先進工作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面對榮譽,聶虹沒有陶醉,她懂得這一切都離不開學校的培養、家人的理解、同事的幫助、學生的支持,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會加倍珍惜榮譽,腳踏實地,用新的業績來回報所有對自己關懷和厚望的人!
如今,更令聶虹欣慰的是,聶家的第三代也即將加入到教師的行列中來,聶虹26歲的兒子今年研究生畢業,已經受聘于省內一家重點高中。聶虹說她會把母親和自己的故事都講給兒子聽,用勞模精神激勵兒子成長,讓他像姥姥和自己一樣,桃李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