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市第五屆名師勞模志愿者送教下鄉活動圓滿落幕
上傳時間:2021年08月27日 13:46:15 訪問數量:4793
名師送教下鄉 奉獻新時代
為進一步促進城鄉教育交流,充分發揮名校名師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更好地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把“學黨史,報黨恩,辦實事”落到實處,以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錦州市總工會教科文衛金融服務工會協同錦州市教育局主辦,錦州市基礎教育聯合會承辦的第五屆“名師勞模志愿者送教下鄉”活動順利結束。本次活動共結師徒對子47對,受益學生1520,受益教師230人。
此次活動歷時三個月,途徑北鎮、黑山、凌海,一行百余人次,先后到北鎮鮑家中小學、黑山大興小學、凌海大有義務教育學校和凌海班吉塔義務教育學校送教。活動得到了各縣市總工會、教育局及所到學校的大力支持與合作。
送課、結對、交流、研討,每一個環節無不傾注了組織者的良苦用心,送教者的傾情投入。
精心備課,仔細打磨,全方位做好示范,高質量做好引領。一是在送教的形式上做好示范。體現在送教團隊的精神風貌上、活動的組織安排上;二是在送教的內容上做好示范。示范課的類型、教師的風格、教師的教學特色、個性的教學設計、創新的導課、和諧的分組學習、評價的方法等,都對受訓教師起到了內在的示范性。在百節送教課上,大家真正感受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是圍繞如何調動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來進行,老師的眼中不再只是盯著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不再只是關注通過一節課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都在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積極互動,客觀點評,讓思想發生碰撞,讓研討發揮作用。在交流研討環節,示范課教師首先介紹自己的教學設計思想,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與聽課教師進行交流互動。教師們都從不同角度談自己的感想和認識,有的說亮點,有的說改進意見,有的年輕教師請教課堂教學的處理方式,有的說收獲等等。
有效教學,真情反饋,讓送教者提升,讓受教者獲益。受教學校的一位主任在總結中說:走近名師,學習名師扎實的理論功底、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深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我們要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縮短與名師的差距。送教名師在課后反思中寫到:傳統教學方式注重“講”忽略了“學”,容易使整堂課死氣沉沉。這節課上,我注重了師生互動,注重了調動課堂學習氛圍,師生交流更順暢,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課堂內容,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歷程。
送教下鄉活動,搭建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梁,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開闊了鄉下教師的課程視野,激發了鄉下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使教師在學習名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為,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送教時間短暫,交流互動永遠。錦州市第五屆“名師模范志愿者送教下鄉”活動,通過示范、交流研討、點評和專題培訓解決了鄉村教師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尤其是以評價的方法手段引領教師做好課堂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輻射作用,最終實現共同提高之目的,為鄉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打造高效課堂做了示范。送教不僅僅體現在一次授課、一次交流、一次研討、一次講座,旨在幫助于農村,服務于農村,更多的是借助送教平臺搭建了名師模范與鄉村教師結對子,建立城鄉互幫互助的教研熱線,增強鄉村一線教師的教學教研意識,掀起教學研討的熱潮,促進鄉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真正將送教初衷“學黨史,報黨恩,辦實事”落到實處,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誕辰。
伴隨第五屆“名師勞模志愿者送教下鄉”活動,同步進行的還有“名醫勞模志愿者送醫下鄉”活動。此行送醫,受檢教師達300余人,很多年長老師都心懷感激地說,我們是第一次享受這么好的體檢待遇,他們把服務,把健康送到了我們的家里。
送教下鄉潤教學,引領教師促發展;送醫下鄉護健康,真情服務暖人心。錦州市名師送教、名醫送醫下鄉活動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