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對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但我們如何理性的看待它?我們暫且拿歷史為例,大家都知道英國的首都是倫敦,但為什么是倫敦呢?我想探討 “為什么”才是學習的重點,也就是說要會思考,而不只是記住了“什么”!那有沒有可以兩全其美的方法,即可以記住東西,又會學習呢?有,那就是思維導圖學習法,它兼顧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充分發揮了左右腦的天賦智能。
你了解提高記憶力的通關法則嗎?我們通過一個測試來說明。
你能在三分鐘內按順序記住這30個詞嗎?困難很大,但哪些詞容易記住呢?
一、位置在首和尾的詞。
二、和我們關聯性大的詞。
三、差異化的詞。
四、重復性強的詞。
這四類詞中,第二點和第三點是需要我們學習的,即通過聯想和想象找關聯及關鍵詞提取和圖像轉化,這些技能越熟練,我們記憶就越高效。
我們先練習找關聯的能力。
這五個詞之間沒有任何邏輯聯系,如何讓它們產生關聯呢?也就是這個樣子
說到一個,就可以想到下一個,甚至是它的上一個。這就要發揮我們強大的想象能力,并讓畫面感幫助我們來記憶。比如大家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畫面:一大桶的牛奶灑到了沙發椅上,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是一大桶而不是一袋,因為越夸張的東西越容易記憶,接下來,這個沙發椅重重地砸到了桌子上,一大堆的桌子被運到了市場,市場里鋪滿了餅干。如果大家一直在跟著我的思路走,現在就可以閉上眼睛,看看能不能把這五個詞說出來。答案是肯定的。
這個方法就叫垂直思考法。什么是垂直思考法?
垂直思考法,它的形態是一個接一個,功能是提高記憶力和思考的深度。有人可能會問,這和思考的深度有什么有關系,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比如我們在做會議策劃時,會考慮到地點的選擇,可能是國內,也可能是國外,如果是國內,可能是北京,也可以是其它城市,如果在北京可能會選擇朝陽區,**酒店,從會議到地點,至國內,到北京,到朝陽區,到酒店,這一過程就是提高我們思考的深度。
接下來,我們就看一首古詩。
這是一首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的詩,它是這樣翻譯的:彎曲的石頭小路遠遠地伸至深秋的山巔,在白云升騰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停下馬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霜染后楓葉那鮮艷的紅色勝過二月春花。
那我們如何用垂直聯想法把它記住呢?
1、通讀、理解
2、尋找關鍵詞
這里有個小技巧,無論是白話文還文言文主語是關鍵詞,動詞和形容詞后的詞往往都是關鍵詞。
3、建立關聯、聯想畫面
這些詞找出來之后,我們把它們按順序排列,運用垂直思考法就可以了。這里需要注意,為了加深我們對整首詩的感受性及記憶效果,我們還可以把整詩詩變成畫。
練習畫畫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提升我們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當你不會畫時,你一定會去想查資料,無形之中培養了我們的鉆研精神。
這首詩記完了,我們對于這首詩的學習就結束了嗎?當然沒有。
這是一幅關于《山行》的思維導圖,這幅圖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畫并引導孩子:我們學習的這首詩叫《山行》,它一共有四句話,第一句寫了山和小路,第二句寫了白云和人家,第三句寫的是楓林,第四句寫了霜葉和花。仿佛作者看了四眼,寫了幾樣東西,用28個字表達完了。我們能不能模仿作者也寫一寫呢?
我們為什么用1、2、3、4來強調四句話呢?大腦喜歡分類,喜歡邏輯清晰,越清晰大腦越覺得簡單,減少大腦壓力,越喜歡學。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28個字的詩和要學習一首四句話的詩,哪一個聽起來更輕松呢?我想一定是后者。
這幅圖就是思維導圖,它用發散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它有清晰的邏輯結構,它能激起人們強烈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就像我們剛才對這首詩的解讀。我們可以把不同的分支涂上顏色,也可以把文字換成圖像,這同樣有助于我們的記憶與聯想。我們用最簡短的關鍵詞表達出了文中所有的重點。
我們總結一下思維導圖中有利于我們記憶的因素:
1、清晰的邏輯結構,從中心延伸出的每一個分支都代表一個類別,類別越清晰,越容易記憶
2、圖像,我們看一部電影之后可以清晰的復述電影內容,但你看完1—2小時的小說卻不一定能說清晰它講了些什么,就是這個道理。
3、色彩。思維導圖不同的分支用不同的顏色,比如山行這首詩的導圖,我們可以把白云深處有人家這條分支涂上藍色,因為藍色會讓我們想起藍天白云,有利于我們記憶。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是提高思考及記憶能力的強大的學習工具。